Monthly Archives: 三月 2014

孩子喜歡說不喜歡寫

IMG_2701作者:謝家亮

一樣米養百樣人。孩子表現也一樣,有的嘴巴說個不停,有的默不作聲,有的好寫不好說,有的好說不好寫。母親最頭痛,如何令小孩子能說擅寫?

志健表現慾特強,預備功夫到家,構思精妙,演繹出人意表,令人驚喜 — 唯一教家長老師頭痛的,就是他只喜歡畫、不喜歡寫。他預備的方法,就是用圖表把意念畫在白紙上。我想,如果香港教育容許寫作用這種圖表方式表達,志健一定拿滿分。可是香港教育倡導的是讀寫聽說,非讀「畫」聽說。

鼓勵志健多寫,他就是執筆忘字。耗了大半天,只吐了數字。速度又輸了。說他不把意念有條理地通過文字書寫下來,只會令意念不實在,難以持久。難怪他同一個主題,每次演繹都大異其趣,缺乏扎實內容。

真正改變志健的,源於一次公開演說比賽。那次他眼巴巴看著別人將本來屬於自己的獎牌拿走,十分失望。只怪自己沒有把內容認真寫下,只寫出幾個重點; 在沒有腹稿的情況下,操練不夠徹底,結果出場說話,說不夠一半,便接不下去,把整個內容給忘記了。

從此志健改變了。雖然執筆忘字仍時有發生,但總算每次擬寫演辭都要求自己把內容寫清楚,以致操練有根據。現在志健基本達成能說擅寫的水平,母親可樂透了。

原來演說可以激勵孩子寫作,因為要演說表現好,必須先把演辭寫下,寫作功夫不能馬虎。寫作越老練,演說越到位,整體表現便提升了。所以讀寫聽說是一個整體的操練,不是只寫不說,也不是光說不寫。

製造演說機會

ALF_0029作者:謝家亮

訓練孩子演說,除課堂受訓外,就是對外表演。一般人以為必須安排外面場地,例如商場、舞台、酒店,或趁一些團體的特別慶典,才可製造孩子表演的機會。其實,平日若安排得宜,演說機會無處不在。

1.    飯前演說 – 製造家庭文化,在一家人飯聚時,各人輪次發表短講,例如當日事情、感想、讀後感等。
2.    睡前講故事 – 由父母講故事,變成家長與孩子一起創作故事,家長先說開端,由孩子決定故事結局。
3.    爭取表演機會 – 親朋好友飯聚時,預先安排表演環節,由孩子負責表演項目。

孩子能否適應你的好意,除適當訓練外,家長以身作則,是關鍵要素。最近我在沙田浸信會兒童教育中心主持的家長講座,便經歷一次難忘的親子演說。講座的主題是「培養子女成為自信健談的孩子」。事前中心幹事以為只是家長講座,沒有邀請孩子出席的打算,幸虧我堅持,他們才容許家長可偕同孩子一起參加。

當日一家大小出席的家庭,獲得一次寶貴的演出機會。我問,如要幫助孩子克服對水的恐懼,是你和他們一同下水,「洗濕個頭」,還是他們下水,你只在池邊觀看呢?答案是明顯的。於是我邀請家長帶領孩子一起上場發表演說,而且是家長先演說,然後孩子才跟著做。結果家長們都樂意當領頭羊,而孩子們亦興奮發表。一位家長帶領他的輕度弱智孩子出場,他說孩子很想出來說話。結果他們都順利完成,我們也深受激勵。另一家庭,母親開始時很害羞,只願當攝影師,後來當丈夫和孩子發表過後,她還是說了。結果一幅美麗溫馨的一家人同時發表演說的圖畫,便在我們的見證下構成了。

孩子最容易受父母感染。一家人由大到小,都成為演說高手,面對群眾,了無懼色,是錢也買不到祝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