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學面試

面試大激鬥

DSCN0241作者:謝家亮

縮班殺校、中港生、雙非生現實,導致香港學生升學的競爭情況越趨激烈。新學年全港近八成官津參與「二一一」減派方案使英中學額減少,令這場「升學大戰」一觸即發,家長們不斷讓子女加強裝備和戰鬥力,全力升呢,誓要在升學面試戰鬥中攻入心儀名校。

根據我們學院的經驗,香港家長的鬥心DNA繼續發揮強烈效應,一於不甘後人,主動出擊,低至小四的家長已向我們查詢升中事直,為子女的未來不斷籌謀; 我們也一於緊貼市場,積極開辦升中預備班,讓升學作戰部署從小四開始。

不過話說回來,升中事宜能夠及早籌謀,也是應當的。有些例子顯示家長長期忽視子女說話能力,一直以為只要學業追得上就安枕無憂;誰知子女越成長就越怕羞。踏入升中之年,才驚覺他們突然變成宅男宅女一族。另外又有另類「雙非」兒童 — 語文與說話能力皆非合乎標準,但家長偏要到最後關頭才催谷子女,在水浸眼眉時候逼迫他們就讀坊間的特訓班,如此生吞活剝及拔苗助長,也只有累壞了孩子。
`
其實升中主要考兩種能力,即語文能力和說話能力,但這類能力均須長時間浸淫。另外亦要依靠孩子培養學習興趣、課外閱讀、課外活動、鼓勵發表等各方面的因素,最後才成就子女在升中面試時的優秀表現。故此家長在子女於小四階段時就部署升中及面試工作,也是合適安排。我們學院的說話訓練課程,皆採取讀寫和發表雙結合模式,針對同學「又要寫、又要講」的需要,既激勵發表動機、鍛鍊演說能力,同時刺激閱讀意識及寫作靈感,一舉三得。孩子在長期訓練之下,其讀寫聽說皆精進,打下堅實基礎,建立深厚能力。最後,能夠從容面對升中任務,優雅迎接未來的燦爛人生。

小一面試的疑惑

DSCN0249作者:謝家亮

小強媽媽哭喪著臉找我,小強哥哥唸蔡XX小學,乃一條龍學校,令人好生羨慕。

”可惜小強不爭氣,皮膚黑黑實實、又不說話,人地以為他鬧情緒,不善溝通。”結果一連7所小學的面試,都不幸敗北。媽媽憂慮萬分,面容扭曲,好像天快要蹋下來。回頭看小強,面容好像他媽媽的翻版。媽媽嘆息,他也嘆息。小小年紀,不知到底明白得多少。只是媽媽擔心,他也受到傳染。

常說香港的小孩日子越來越不好過,未及小學已經必須十八般武藝。鋼琴、武術、芭蕾、游泳,還要參加各樣比賽,儲存證書,又參加面試班。到升小大日子臨近,家長採取大包圍策略,正選三所,副選三所,當作正選的賽前熱身。孩子每個週末的必備節目,就是到不同學校面試。

但父母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:孩子的心情,往往受父母影響。新生代家長,急功近利,每次面試前,都硬塞孩子各種要求,例如見到校長必須擁抱他,說聲:校長我愛你! 孩子若不就範,就加以責備,令孩子倍感壓力。對孩子來說,面試再不是娛樂節目,而是夢魘! 隨著一所一所學校的拒絕,家長越發抓狂,孩子就越遭殃。曾有孩子因情緒大受影響,索性在面試時一言不發。

小強告訴我他很累。天呀! 他只有五歲。我知道小強在正常狀態不可能表現差劣。我建議他媽媽改變策略,就是連續三星期,家中上下,甚麼面試都不要提,一家人開開心心到外地旅行散心,重燃家庭溫暖,重塑家人歡笑。結果,三星期過去,小強整個人脫胎換骨,面上重現歡笑和光彩,我問他有信心嗎?他說:有。他重叩蔡XX小學,這一次,他順利過關了。

孩子不是成人,沒有機心和假裝,喜歡就喜歡,不喜歡就不喜歡。小學校長希望看到的,就是自然、從容、主動、具朝氣、喜樂的孩子。但父母生吞活剝,逼迫孩子,反而壞了大事。正確的做法,應該是多和孩子說話,提升他的溝通能力,與其臨急參加面試班,不如在他K2時,安排他參加持續的說話訓練,而且切忌一曝十寒,東學西學。到正式面試前,反而大家都放輕鬆,令孩子不抗拒面試。這樣情況下的孩子,在面試時都有很優秀的表現。

兩文三語 顧此失彼?

IMG_2943作者:謝家亮

80後、90後、千禧後….   能否想像並規劃你子女的未來前途?

金融海嘯改變了世界格局,全世界都在注視中國在國際舞台的一舉一動; 中國與歐美成為一東一西的兩強局面,越來越明顯。英語一向佔有壟斷性的國際語言地位,但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,中文的重要性更不容忽視。澳洲總理精通漢語、美國財長在北京更用普通話發表演說,充分反映中文的國際性。但過往曾有家長迷信英語萬能,孩子小小年紀送進國際學校,長成後滿口英語slang,以為是貴族身份象徵,中文嘛?卻一竅不通。更有商人利用家長虛榮心態,教授英語標榜「貴族」收費。可悲的現實是,這些孩子的發展接連受挫,到歐美發展受制於膚色,留在中港發展不及本地薑,正是「東」不成、「西」不就。

今日香港立於強國之林,發揮的正是東西兩強的橋梁角色。香港孩子需要的是兩文三語的平衡發展。演說家訓練中心的語言取向,是英語、粵語、普通話三頭馬車並駕齊驅。導師既有諳三語的,也有精通一語的。孩子在掌握一種語言的演說訓練後,也可選擇轉往別的語言,並不影響其原來的帶級。

香港浸會大學和恆生商學院洞觸先機,正準備把公開演說納入大學學位課程的必修項目。我們深信,擁有優秀兩文三語演說能力,能說善寫,是這個時代的需要,也是你孩子未來前途的關鍵。

名校面試看甚麼?

DSCN02592作者:謝家亮

香港名校的收生標準,面試表現佔30%,學業成績50%;而一般學校的比例則為20%和60%。這比例上的差異反映一個事實:名校不要死讀書的,而是希望羅致各方面表現平均的學生。

若你是校長,你希望面試時選擇甚麼樣的學生?
第一,是比較自我肯定的學生;第二,生命有目標的學生;第三,溝通能力比較優秀的學生。

偏偏典型香港教育製造出來的「港孩」,卻是無目標,甚麼都不知道,專愛打機、害羞、抽離的電車男(女);若學業成績欠理想,長期處於捱打狀態,則更屬隱性自卑,即表面自大,對任何挑戰不表示興趣,實質內裡極度害怕。

學校的本科教育,並不精於為大部份同學製造成功經驗。競爭激烈的名校,炮製少數人的輝煌,絕大多數人卻因而逃不出「失敗」的標籤。這批「失敗」份子,從此就抬不起頭做人。

很多家長派子女入讀我們的面試班,試圖扭轉局面,但我必須跟他們說出一個事實:面試班能搶高印象分; 但真正在面試中表現突出而穩定的,反而是長期接受訓練的演說班學生。

YY就讀傳統名校五年級,演說表現極優秀,卻不是班上名次的前列分子。母親跟他討價還價,必須成績回升才可回演說班。我並不在意YY何時回來,也不擔心他升中表現,因為通過嚴格的演說訓練,YY已發展出上乘的素質:自信心(來自引以自豪的公開演說表現)、出色的溝通能力(願意表達、喜歡聆聽)、對未來有盼望(期待參賽、公開演出)。

細心一想,港孩並不是不想表達,只是成人世界裡,小孩是少數民族,輪不到他發言。所以小朋友很喜歡上演說課,因為他們是主角,父母是觀眾。眾人全神貫注觀看自己班上的演說作品錄影時,孩子搖身一變成為天皇巨星,舉動備受矚目。這樣產生兩個結果:一,他知道他可以; 二,他知道他受重視。這些認知對孩子在面試時的自信表現,至為關鍵,亦直接影響他的長遠成長,家長不可不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