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C_0003作者:謝家亮

跟香港最知名中學校長會面,談起港式尖子的學習能力很突出,內心卻暗湧處處。有女生過份挑剔自己,結果患上厭食症; 同學之間互相競爭,難言知己; 測驗成績派下來,馬上把分數蓋注,不讓其他同學看見。學校將大部份資源放在學業成績最前列的少數同學身上,成績稍欠的則拒諸門外。就以香港學校朗誦節為例,學校只容許表現最佳的同學參加,並外聘導師專門訓練,呵護有加; 這讓成績稍次的學生看在眼裡,酸在心裡。

香港家長,尤其是年青家長,最擔心自己孩子「輸在起跑線上」。自出生起,便出盡法寶,誓要把孩子送進名校。名校學位難求先不說,就是能成功進駐名校,孩子禍福如何,仍然是未知之數!能否追上成績是其一,能否適應壓力是其二,能否覓得知心好友是其三。孩子IQ發展爆燈,EQ卻發育不良,人際溝通技巧乏善足陳。這對孩子未來,是好事還是壞事?

林肯總統僅受過十八個月的非正規教育,但他的辯才與領導力是世人共知的; 國家主席習近平因民革耽延的上大學的時間; 李嘉誠羨慕兒子能入讀著名大學,因他自己連入讀正式中學的機會都沒有。這些成功人物的起點以現今家長的標準看,都輸在起跑線上!但這又何妨呢?

人的學習是一生的,稍稍遭遇幾個挫折,算得甚麼?反而挫折使人成熟,使人珍惜成功的寶貴,孩子的學習歷程才完整。孩子在讀書階段風調雨順,取得了數個名牌大學的博士學位,但回來投入社會謀生時,他還是必須從低開始的,學習面對人際、面對危機,面對逆境等等。這都是博士學位沒有教、及在風調雨順的年月中無法經歷的。假若起跑線從這裡才算起,他算領先還是墮後?

所以,問自己:輸在起跑線又何妨?最重要是永遠保持學習精神,和打不死的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