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上有三類人

20100515457作者:謝家亮

世上有三類人:

1.    有夢想又敢於說出來的人
2.    有夢想但不敢說出來的人
3.    不知要說甚麼的人

第三類人不談也罷。第一類和第二類的人都擁有夢想,但他們是屬於兩個層次的人,而且級數是天和地之分。關鍵在一個說、一個不說。

有夢想而不說出來的人,夢想是空想,為什麼?第一,今天世界講求團隊合作,任何夢想的完成跟與人合作密不可分,你不說出來,人家如何明白支持呢?結果夢想長年只留在腦袋打轉,變成空想。

第二,很多人不知道語言(即說出來) 是成就夢想的必須階段。人類歷史每一項偉大創造,過程中必須經歷三個成型階段。就以建立金字塔為例。第一階段,是思想上成型。創造者先在思想上成型了金字塔的雛形。這是創造的原始。第二階段,是溝通上成型。創造者跟建築師、融資者、材料供應商以致建造工人等溝通,令金字塔的具體形態更趨成熟。最後階段,是具體上的成型,就是今天我們看到,巍峨聳立在埃及荒漠的宏偉金字塔。

文字符號的重要價值,在於把零碎的思緒、不著邊際的奇想作一次有意識的組合,再用文字符號表達出來。相比文字,語言更富革命性,它在文字基礎上,加上聲音和情感,為文字符號賦予全新的生命力。厚厚的一本施政報告,沒有多少人會看,但特首的片言隻語,卻街知巷聞,原因就在此。

習慣把你的構思、奇想、甚至幻想說出來與人分享,是你的成就關鍵。

我個仔 學演說

P1090240作者:謝家亮

一般家長送孩子到演說家中心來,抱持的期望不外對演說訓練感好奇; 期待孩子訓練後說話可以大膽些、內容有條理些; 個別抱惡補心態,為某比賽或面試作補底訓練,期待取得更佳成績。其實,演說對孩子產生的正面效果,遠不止此。

這也難怪,平常人一般對演說藝術缺乏認識,覺得遙不可及。其實演說正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。打開電視,新聞評論員議論縱橫,在演說; 路上帶上麥克風的銷售員熱情推廣奇趣商品,在演說; 選舉論壇候選人唇槍舌劍,在演說; 藝人做錯事,開記招認錯,在演說; 萍果出 I-Phone,喬布斯粉墨登場,在演說; 禮拜堂牧師證道,在演說…

這些人物都有一個共通點:他們或多或少都在傳播、推動一些理念,教別人跟隨和支持。

從來都是跟隨者佔多數,領袖佔少數; 問題是,你期待你的孩子將來當誰?當觀眾,還是當主角?當跟隨者,還是當領袖?

偉大領袖都是偉大演說家,演說能力是領袖的利器,靠它點石成金,反敗為勝。奧巴馬靠演說推動變革,當上總統; 郎奴列根靠演說激動德國人民,推倒柏林圍牆; 宋美齡靠演說俘虜美國人的心,成功拉攏支持國民政府。

你的孩子升上中學後,會逐漸把自己收藏起來,開始在意別人評價、緊張個人形象、面對人群不知所措。你如何幫助他/她呢?

兩文三語 顧此失彼?

IMG_2943作者:謝家亮

80後、90後、千禧後….   能否想像並規劃你子女的未來前途?

金融海嘯改變了世界格局,全世界都在注視中國在國際舞台的一舉一動; 中國與歐美成為一東一西的兩強局面,越來越明顯。英語一向佔有壟斷性的國際語言地位,但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,中文的重要性更不容忽視。澳洲總理精通漢語、美國財長在北京更用普通話發表演說,充分反映中文的國際性。但過往曾有家長迷信英語萬能,孩子小小年紀送進國際學校,長成後滿口英語slang,以為是貴族身份象徵,中文嘛?卻一竅不通。更有商人利用家長虛榮心態,教授英語標榜「貴族」收費。可悲的現實是,這些孩子的發展接連受挫,到歐美發展受制於膚色,留在中港發展不及本地薑,正是「東」不成、「西」不就。

今日香港立於強國之林,發揮的正是東西兩強的橋梁角色。香港孩子需要的是兩文三語的平衡發展。演說家訓練中心的語言取向,是英語、粵語、普通話三頭馬車並駕齊驅。導師既有諳三語的,也有精通一語的。孩子在掌握一種語言的演說訓練後,也可選擇轉往別的語言,並不影響其原來的帶級。

香港浸會大學和恆生商學院洞觸先機,正準備把公開演說納入大學學位課程的必修項目。我們深信,擁有優秀兩文三語演說能力,能說善寫,是這個時代的需要,也是你孩子未來前途的關鍵。

比賽啦! 但學演說不是叮微波爐

DSCN0880作者:謝家亮

有時學院接受家長查詢,對個別家長的要求真感莫名其妙。一幼稚園家長問:你的課程能否保證我的孩子在XXX演說比賽取得獎項?我心想:除非收買評判!? 也有家長對常規演說班不感興趣,但要求我們開賽前精修班,「我的孩子天份很高,你們最好每月都安排他出外參加比賽!」

誠然出外作賽是演說訓練不可或缺的一環。學員日常上課,練基本工夫; 出外比賽,是積累出大場面的經驗,同時也驗證自己的能力水平到哪裡。有些同學平時懶散,唯獨比賽考試才認真,比賽對他們是催化劑。比賽也開了同學的眼界,觀摩別人的出色作品,也讓他們看到演說能力具備廣泛用途的特質。這一切都是好的。

但香港家長出名忙碌,孩子也弄得很忙碌。在快、靚、正和目標為本的主流意識下,學演說反過來變成為比賽服務。香港孩子久經沙場,倒沒有出現明顯壓力狀況(?!),但後遺症卻出現三個。一,孩子享受演說的樂趣減少了; 二,他們不一定在日常生活養成樂於發表的性格,“要麼就爭競,不然就金口免開!” 。三,比賽的效果不一定好。上述家長的孩子就因為平常操練不足,出賽前在家練習還是好端端的,一出場就因怯場而走樣了。為什麼?演說常規班的孩子,習慣了對著觀眾(別的孩子、老師)演說,面對大場面較從容,表現自然較優。

誰不想一蹴即至,但學演說不是叮微波爐,過急反而不美。家長該抱以下心態:學好演說,孩子日常對陌生人不會膽怯,可以從容應付,這已經賺了,再贏比賽是錦上添花。

懶音成串

IMG_0083作者:謝家亮

「我個仔唔知典樣,成日都趕好多懶音!我叫去斥咳改,去就乞口乞面。」

不問而知,小孩子懶音的根源,就是他們的父母!不止父母,近來懶音也入侵傳媒,主播記者說話一出,懶音成串,令人戰抖。為人父母,不可不察。

1. Ng-鼻音 –
藝術的藝(ngai)、虛偽的偽(ngai)、牛馬的牛(ngau)、牙齒的牙(nga),銀行的銀(ngan)、我要的我(ngo)都從鼻音。發這音,氣先從鼻孔出,按壓鼻孔之上,手指會感到微震。大部分幼稚園小孩唸這音,氣直接從口腔出,不經鼻孔,鼻孔上的皮膚沒有微震,發音變成藝(ai)術、虛偽(ai)、牛(au)馬、牙(a)齒、銀(an)行、我(o)要。

2. –ang, -ong後鼻音 –
江(gong)、講(gong)、燈(dang)等字,發音都是氣通過口腔時,中間無阻擋,舌頭不上貼硬齶,口腔內共鳴空間遼闊,共鳴區集中喉頭,聲音清朗鏗鏘。相反,乾(gon)、趕(gon)、躉(dan) 等前鼻音字發音時都是舌頭故意上貼硬齶,阻擋氣道通過,共鳴區集中舌後,共鳴空間較狹窄。前、後鼻音搞不清楚,最易鬧笑話,像交朋友變為交貧友、長江慘成長乾,恆生銀行變痕身銀寒。

3. 佢(keoi)去左街即刻(hak)回來,而非去去左街即咳回來。

4. 小明行路上廣(gwong)州,發現了一個發光(gwong)的膀胱(gwong)。三字都在G聲母後先發wu的介音,然後才發ong的韻音。沒有wu這介音,整句話就變成小明行路上港州、發現了一個發剛的膀江。三個字都是gong音。

5. 其他:女(neoi)仔而非呂(leoi)仔、牛奶(naai)而非牛laai、起錨(naau)而非起撈(laau)、突(dat)出而非特(dak)出、牛腩(naam)而非牛攬(laam); 不(bat)日敗北(bak),乞(hat)求黑(hak)道,你(nei)不是李(lei)先生。

發正音、寫正字,參加口試、面試、筆試,就突出過人,老師自然另眼相看。

這裡介紹一個粵音字庫,叫「粵語審音配詞字庫」,能看能聽,由中文大學開發,公德無量: http://humanum.arts.cuhk.edu.hk/Lexis/lexi-can/

讚賞鼓勵的魔力

IMG_0073作者:謝家亮

「你做的很好,真的很棒!」
「我覺得你做的比我更好,加油吧!」
「我知道你已經盡了力,現在的表現比先前好多了,繼續努力吧!」

讚賞鼓勵的說話太重要了,但父母師長往往忽略。國希唸小六,來演說家課目的很單純:「媽媽說我說話不靈光,擔心考不上理想中學。」整班都是能言善辯的女生,演說一個比一個強;獨國希一個男孩,演說時結結巴巴,心理壓力很重。每次演說實習完後,但見他搖頭嘆息,定以為自己說得很差勁。

其實國希說話並不差,差在心態:「困在以為比不上人、又一定不能突破的」自設限制中。看國希,就想到過往的自己…
我從小也深受自卑感的折磨,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,我照相不敢看鏡頭,厭惡鏡中的自己,覺得事事都不及別人; 老師一呼喊我的名字,便馬上忐忑不安,心臟砰砰亂跳,呼吸急速; 莫說演說,就是說話也有困難。國希情況比我好多了。
我知道,國希極需要的,是別人的真切鼓勵,和適當的啟導。

上學期完結,下學期開課,孩子們已轉往別的課外活動,國希竟仍然來上課。心中暗暗佩服這小子的毅力。機會終於來臨:我有次假期到學校去,在校門外碰上他。我用上整整三十分鐘不斷讚賞、鼓勵這小孩。不是故意,是由衷地讚賞他的堅持和用心; 不是表現最佳的,竟仍不氣餒,令人佩服;又以我個人經歷鼓勵他,證明只要努力改進,成績一定突破。
奇跡終於出現。期末試後活動,國希自薦在禮堂上發表演說,表現令人刮目相看,一句結巴都沒有,是完整地完成一篇演說。他自己倒不覺得如何,但駐校社工就嘖嘖稱奇。國希終於克服內心的障礙,迎上生命光輝的未來。他現在已升上中學了,我沒有替他擔心,因為他已完成人生艱難一課。

別讓孩子太累

ALF_0261作者:謝家亮

香港父母很奇怪。不是每位孩子未來都當鋼琴家、芭蕾舞蹈家,但兒童鋼琴、芭蕾舞訓練就其門若市。六帽思考法、九型人格等訓練原來都屬成人市場的,如今都跑進小孩子市場了。針對越年幼的訓練,越能命中家長的需要。學院最近收到一名一歲小孩家長的查詢,詢問有沒有適合她小孩的演說訓練。

說到底,就是家長們害怕小孩學東西比別人少,競爭力受損。當然,趕潮流、人有我有也是因素。

嘉輝每次來上課都沒精打采,小小年紀的黑眼圈比我的還要寬闊,說話吞吞吐吐。原來嘉輝並不是不喜歡演說,而是媽媽替他預備的課外活動太多姿多彩了。校內課程已經夠忙了,週六上午學拼音,中午學游泳,下午學演說,傍晚又跑到老遠學柔道。

嘉輝是可愛的小四男孩,見他勞累實在不忍。我著嘉輝的母親明年暑假才再帶他來上課,理由是他休息比學習更重要。休息不夠,學習也不牢固。

假如你的小孩臉色長期蒼白、黑眼圈、眼肚跟你一樣大,那你得當心了。有些小孩跟隨父母作息時間,父母晚睡,他也跟著晚睡。其實小孩子必須有9 – 10小時睡眠,才算健康,才不易患感冒,發育才正常。上課日睡眠不足,可在週末補回。中文大學調查顯示,睡眠不足的孩子易痴肥。為人父母不可不察。

沒有信仰的人生會是怎樣的?

finding-jesus-through-faith作者:謝家亮

太太剛從喪禮回來,帶回一位世伯的生平簡介。世伯經歷抗癌三年,安息主懷。
細閱生平,始認識他的顯赫過去:皇仁畢業,赴笈英國名牌大學,回流後是60年代,是香港第一代的升降機工程師; 許多知名的酒店大廈的升降機都由他一手包辦。他的父親更厲害,是國民黨將軍。

假如以上是一場演講會的資深講者簡介,閱讀心情將大不相同。是前者的話,心情是欣喜、仰慕、崇拜,並急欲一睹風采。但如今,主角已身故,一切歸回死寂。今天一眾友好還作最後致敬。明年、後年、十年後,除親人外,主角的風雲往事誰還記得?誰會提起?又百年後,連直屬親屬也灰飛煙滅,誰跟誰做了甚麼、誰欠了誰甚麼,還關注嗎?

生命沒有信仰,是虛無而悲哀的。生前多風光,多少人簇擁,到大限一來、留下的只有僵硬、腐朽的皮囊。生命如何演繹,沒有意義。但有信仰的生命,卻是前景向好的永恆優質股。相信死後原來有永生,好比劇集原來另有續集,而且前集是為續集而拍。則整個生命意義就截然不同。生命線一下子由一無限延長,今天所經歷一切,均存著永恆意義。

那位世伯,一生逍遙不羈,甚麼也不信。到生命最後一年,始信了主。現在他必已在天國逍遙。阿門。

朗誦節之絕地反擊戰 (下)

alf_0255
4.    語調的起伏快慢是致勝關鍵 – 本於文意,不妨賣弄一下語調變化的技巧,聽來清脆悅耳、具節奏感和音樂感的,若再加上在你前後的參賽者都是平平無奇之輩,那你孩子肯定坐亞望冠了。

5.    找一位合適的訓練老師 – 花這些錢是值得的; 只是一個短期和目標明確的訓練,卻換來孩子對語文運用、聲音控送、感情表達、作品欣賞等能力及興趣之提升,何樂而不為?

6.    開始幾句必須先聲奪人 – 評判只留意開端和結尾,這樣說不是貶低評判,試想評判每天評兩場,每場60人,一個月內起碼評10場,能有多少精神細聽每一句? 一聽開始數句(包括題目、作者),分數大概有個底,接著書寫評語 — 對不起,寫評語時一心不能二用,耳朵關閉的 — 再聽結尾,看能挽救多少,分數就這樣定下。

7.    參觀比賽現場 – 如果是首次參賽,設法找機會帶他到比賽現場,感受氣氛。不管事前準備工夫做得多足夠,臨場表現始終是勝負關鍵。孩子經驗越豐富,表現越穩定。

8.    應否加入動作?這問題一直是香港朗誦比賽的爭論焦點,也算是本土特色吧!一般家長提出這問題時,主要是指手部動作的使用,腰肢、頭和雙腿的擺動反較少注意。個人認為,手部動作一向不是朗誦的演繹主流,原因有三:第一,手部動作不是老師、評判的擅長方式; 第二,大部份同學演繹時加上手部動作,都顯得生硬,對得分毫無幫助; 第三,情的表達貴乎細膩深邃,透過眼神和面部表情已然足夠,而手部運用只算輔助,是故加也無妨,缺也無礙。

寂寞奧巴馬

??????????作者:謝家亮

演說高手奧巴馬,堪稱列根、克林頓之後最佳典範。大選時,所到之處,萬人空巷,轉戰柏林,盛況依舊。但這次訪問中國,當局接待客人甚有「中國特色」:大人物駕到之處,「萬人」不見了,獨留「空巷」款客。寂寞奧巴馬,登長城,訪故宮,都是孤身一人,簇擁他的不是特工,就是外交人員; 尋常百姓,莫想靠近。

英雄躊躇滿志,單人匹「馬」登長城,極目遠眺,萬里無「民」,頗有「前不見古人,後不見來者。念天地之悠悠,獨滄然而淚下」之慨!

到上海同濟大學演說,與平民學生會面,該是奧巴馬最興奮的節目。他老人家不知道,能出席演說會的,都經有關當局謹慎篩選,確保安全。

不管你的演說有多棒,沒有觀眾也沒意思。奧巴馬是行使了說的自由,可惜中國大陸人民不一定有聽的自由。資訊不流通,民智遭窒礙。演說事業建立在言論自由的基礎上。美國盛產優質演說家,輸出全球,跟維護言論自由不無關係。中國大陸能公開說的、報道的,不是某領袖的演說,而是某領導人的講話、訓話、思想、理論。

但願演說行業在神州蓬勃之日,正是人民自由說聽之時。